2025 年 5 月 16 日上午,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郑成林教授做客我们“春秋讲坛” 第 148 期,做题为“近代中国海关文研究:史料、主题与视角”的报告。副院长雷平教授主持,部分师生及中国史博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。

讲座伊始,雷平副院长对郑成林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,并简要介绍了郑教授的学术成就和研究领域。
郑成林教授的报告围绕中国海关史研究的历史脉络展开了系统讲述。他首先详细梳理了近代中国海关体系的演进历程,阐述了海关体系的构成,包括旧关和新关的“二元体系”及其主要职能,又对税务司与海关监督的角色和关系进行了探讨,揭示了近代海关中西交融的复杂性和不断调整的动态性。接着,他以视野转换与主题拓展为线索,分阶段介绍了中国海关史研究的学术脉络。郑教授指出,关税制度与关税自主是晚清民国时期海关史研究的重要主题,通过对关税制度演变的研究,能深刻反映出中国近代主权的变化。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海关史研究以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的关系为重心。到了八九十年,则是以早期现代化和区域视角的研究为主。进入21世纪以后,海关史研究中引入社会文化史视角,研究领域和主题更加丰富多彩。最后,郑教授列举了近代中国海关史研究的主要文献,又从政治史、经济史、制度史、区域史、人物史、社会史及全球史等七个方面展望了未来海关史研究的新路径。
交流环节,郑教授热心回答了现场同学的提问,对同学们进行了选题、史料收集方法的点拨。
最后,雷平副院长对郑成林教授的精彩讲座进行了总结。他表示,郑教授的讲解逻辑清晰、视野广阔、信息量大,对海关史研究乃至近代史研究、制度史研究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,是一场高质量的学术报告。